转发-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在江苏南通成功举办
发表于: 2010-03-31 14:22 点击:1973
来源:
3月28-29日,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全国工商联、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主办,共青团江苏省委、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成思危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江绍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孙晓华出席论坛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主持开幕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练月琴,中共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一民致欢迎辞。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全林,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张文姗,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副总干事陈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仇中文,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丁大卫,南通市政协主席王德忠等有关领导也出席了论坛。联合国秘书长高级顾问杜晖贤(Frederick C. Dubee),全球“创业管理大师”拉里·法雷尔(Larry Farrell),美国友善大使基金会执行主席帕特里克(Patrick Sciarratta),德国中德经济合作中心协会副主席徐必德(Bernd Schimmelpfennig),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金林等国内外嘉宾应邀出席论坛并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会上,成思危围绕创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作了主旨演讲。他说,举办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在于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在全球经济创新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探索以推进创业教育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的新思路。
他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不少的负面影响,面临着人口红利下降、能源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逐渐丧失等问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新兴行业。充分利用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另外还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他指出,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外生动力增长向内生动力增长转变。创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重要保障。
他强调,中国要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首先就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通过创业、创新、创造,发掘全球最具有领先性和前导性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从而增长整个社会的创业能力,引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把握创业教育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打好基础。同时,为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必须厘清创业教育发展路径,要深化创新理念,释放中华民族的创业激情;要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多方力量联动推进创新、创业行动;要优化制度环境,成就创新型经济的繁荣景象,从而为全面激活创新型经济创造条件。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江绍高在讲话中提到,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大背景下,世界很多国家正在致力于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突破,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引领新一轮世界经济腾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先发国家纳入宏观发展战略。他认为,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创新、创业文化势在必行;创业实践亟需有效指导,加快创业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创业教育发展要与区域经济优化实现互动。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孙晓华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意义重大。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的人文环境;以政策配套和政策落实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创业的政策环境;要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要健全创业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工商联、共青团、职教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论坛上,来自中外经济界、教育界的十余位嘉宾围绕“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主题畅所欲言,就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业教育的理论和经验进行对话和交流,就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联合国秘书长高级顾问杜晖贤(Frederick C. Dubee)基于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形势分析,对《国际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作了详细阐述。全球“创业管理大师”拉里·法雷尔(Larry Farrell)以全球视野带领大家《走进创业时代》,特别指出,培育充满活力的创业型经济,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引导创业资金有序流动并培育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美国友善大使基金会执行主席帕特里克(Patrick Sciarratta)做了题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的创新:适合于中国的模式》的精彩演讲,从美国高等院校的创新案例、美国教育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教育的借鉴等方面同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德国中德经济合作中心协会副主席徐必德(Bernd Schimmelpfennig)以德国为例,作了《创新——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的演讲,展现了创业、创新、创造带给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许正中基于对我国多元复合社会转型的深入剖析,提出要“构筑区域创业支撑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极”。他认为,区域创业支撑体系是创业型经济的基石,通过建立创业支撑平台网络,能够实现创业资源共享、降低创业成本,从而有效支撑区域创业活动并繁荣区域经济。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金林强调:发展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型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他提出,创业者是可以培养的,创业是可教育的;小企业及自我就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创业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要在全社会创建有利于创业的文化和制度环境。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玉利分析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认为我国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普及程度远远不够,表现在:把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业教育以入门知识为主,开课类型单一;创业教育的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问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李林曙从改革与创新现行创业教育的角度谈到,创业教育应服务于社会,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上,创业教育要系统化、多样化、动态化;培养模式上,创业教育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上,创业教育应充分利用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方式上,创业教育要将学生自我评价与社会综合评价相结合。yl6809永利官网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政以《“钱学森之问”与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为题,对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紧迫性进行了论证。他说,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发展创新创业型经济的强大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新与创业精神教育、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和创新与创业技能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贯穿人的一生。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顾晓松、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顾晓松结合实践谈了“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的思考”;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青联副主席杨占勇阐述了我国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问题;江苏安徽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惠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作了“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主持论坛开幕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论坛内容丰富,契合时代需要,效果很好,达到了促进教育交流合作的预期目的。论坛汇聚大量的国内外前沿信息和学术主张,深入探讨了创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功效,对于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关心、重视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实现经济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他总结论坛呈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思想观点新颖。论坛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趋势入手,体现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使命感。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 ,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二是内容形式丰富。论坛既有主旨演讲和学术交流与争鸣,还发布了《论坛宣言》,推出了论坛研究成果《创新型经济视野下的创业教育发展报告》,启动了首届社会公益创业导师和创新榜样推介平台,体现出了多方合作的智慧成果。三是嘉宾阵容强大。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亲临演讲、联合国秘书长高级顾问杜晖贤先生、被誉为“全球创业大师”的拉里·法雷尔教授专程赴会并做了精彩的演讲,另外十几位中外嘉宾也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呈现给大家,使与会代表享受了一次难得的思想盛宴。
论坛上,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练月琴、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丁大卫代表论坛组委会共同签署发布了 “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南通宣言”。同时,为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营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论坛开展了“首届社会公益创业导师”和“首届创新榜样”推选活动,从而以公益创业导师指导全国青年创新创业,以创新榜样带动全国各级各类企业创新发展。通过专家评审组投票、网络公示等方式,我国著名石油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等9人被选为首批社会公益创业导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豆集团等10家单位成为首批创新榜样。另外,论坛还推出了研究成果——《创新型经济视野下的创业教育发展报告》。
论坛期间,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使与会人员亲身感受了创业、创新带给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政协》、《中国城市经济》杂志以及江苏省和南通市的50多家新闻媒体到会采访并对会议进行了报道。